

不怕七月半的鬼、就怕端午节的水,端午节下雨为什么不好?
不怕七月半的鬼、就怕端午节的水,端午节下雨为什么不好?
端午节又称“粽子节”、“龙舟节”,弱水三千,取清流,以裹粽。无论是制作粽子,喝雄黄酒,赛龙舟,祭祀等等,都离不开水的身影。水在中国的部分传统节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有一种传说是端午节源于“浴兰节”。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、除毒之俗。《大戴礼记•夏小正》中描述“五月……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。”《九歌•云中君》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。”
古人喜“择一水而栖,依一河而居”,水被赋予了修养性情,陶冶情操的含义。谚语说“不怕七月半的鬼、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,也就是端午节这天怕下雨。古代是农耕社会,端午节下雨不利农作物收成,谚语说“端午晴遇丰年,端午雨泪涟涟”、“端午一日情,稻收多一成”、“五月端午雨生虫,六月六日雨灭灾”。 另外端午节也快到梅雨季节了,如果端午节当天下雨,被认为梅雨季节提前了,有谚语说“没有钱难买五月旱,六月连阴吃饱饭”。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,端午时节下雨,对于很多在端午节收成的作为而言,保存存在难度,容易发霉,腐烂。
深度解读一下“不怕七月半的鬼、就怕端午节的水”,这也是提醒注意安全,尤其现代社会,车辆多,注意预防交通事故等。遇到下雨天,路面湿滑,开车出行等都应该小心谨慎。端午节不管是划龙舟,还是看龙舟比赛也要做好预防,避免落水事故。
文本标签: 中国太岁网
